储能是通过介质或者设备把能量存储起来,需要时再将能量释放的过程。广义的储能包括煤、石油、天然气等化石能源,化石能源实质上就是将亿万年的太阳能储存起来,狭义的储能仅包括储电和储热。储电分为物理储电和化学储电,物理储电有抽水储能,化学储电有铅酸电池、锂电池;储热分为显热、潜热、化学储热等。
储能技术在整个能源输出体系有广泛的应用和需求。对于电网侧,储能技术可以辅助动态运行、延缓新建机组、大规模接入可再生能源;对于需求侧,可以进行需求管理和电能质量紧急备用。当然还有调峰调谷、电压支持等作用。在横坐标上是规模,纵坐标上是时间的储能应用,需求坐标图中,不同方面的储能应用对规模和性能有不同的要求,加入技术变量之后,不同的储能技术能够满足不同的需求;如果把不同的储能技术放在同一张表中,可以对比出不同储能技术的优劣:物理储能寿命比较长、规模比较大,化学储能响应时间比较快、效率相对比较高。但是经过最近20多年的发展,物理储能逐渐取消抽水储能、压缩空气、储热储冷、飞轮技术,化学储能取消了铅酸电池、锂电池、液流电池。
储能市场主要分成以下三种:一种是集中式风电站。中国西部省区的新能源已经占了相当高的比例,在这种情况下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和不稳定性要求提高其可控性,因此,储能是主要的解决方案。一种是新能源微网,代表性的是分布式光伏。一种是辅助服务,如辅助调频、调峰,流量的转换利用。中国的储能市场与国际是一致的。目前,储能产业链形成了如下模式:上游主要是原材料,中游是关键部件基础,下游是用户市场,储能产业经历了10年、2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产业琏,为下一步储能爆发奠定了基础。